绕弯绕定中的那虚拟洗钱行为些弯法认货币司
在这个数字货币大行其道的时代,新型犯罪手段花样百出。最近接触了不少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诈骗"洗钱"的案件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。2021年"两高一部"出台的《意见(二)》确实给这类案件提供了法律武器,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:诈骗团伙让受害者把钱打到某个"投资顾问"的账户,说是用于购买比特币进行"高收益理财"。其实这个"顾问"就是个二道贩子,专门帮诈骗集团把赃款换成虚拟币。这类案件最难办的就是怎么给中间人定罪 - 是诈骗共犯?还是单纯的洗钱? 1. 钱到底算不算"赃款":就像去年那个假炒股平台案,受害者交的"会员费"是诈骗所得,但投入的"炒股本金"就不能算。这中间的界限,有时候连办案民警都搞不清。 2. 时间节点怎么把握:诈骗既遂前帮忙转移资金是共犯,既遂后就是洗钱。但问题是,有些平台受害者还能操作账户资金,这就很考验法官的判断了。 3. 主观故意怎么证明:很多中间人装糊涂,说"我就是个搬砖的,不知道他们在诈骗"。这时候就得看他平时聊天记录、转账方式这些细节。 经过这几年办案,我总结出几个要点: 首先得看这笔钱是不是真的"脏"了 - 要有财产价值、来路不正、确定归犯罪分子所有。 其次要抓准诈骗既遂这个分水岭:被害人失去控制前是共犯,之后就是洗钱。 最后要重点查主观方面:有没有事前勾连?知不知道具体在骗人?这些都需要结合微信聊天、转账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。 光靠法律打击还不够。最近我们跟监管部门合作,开发了虚拟货币交易监测系统,确实抓到了不少可疑线索。但最关键还是要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- 那些承诺"稳赚不赔"的投资,十个有九个都是坑。 (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成果,由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完成)一、虚拟货币洗钱:披着科技外衣的犯罪帮凶
二、司法认定中的三大难题
三、办案心得:主客观要兼顾
四、治理需要多管齐下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九月降息可能就在眼前,但市场狂欢为时尚早
- 以太坊行情十字路口:多头狂欢或将谢幕?
- 加密货币市场疯了!比特币突破12.4万 以太坊距离新高仅一步之遥
- 数字资产投资的新赛道:为什么DAT正在改写加密投资逻辑
- 揭秘马斯克的AI焦虑:一个科技狂人的十年未雨绸缪
- 当DeFi遭遇黑客:那些被偷走的数十亿给我们上了哪些课
- 以太坊还能上车吗?机构狂欢背后的投资逻辑
- 加密货币市场再现疯狂:比特币、以太坊携手创纪录 但山寨币还有春天吗?
-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: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
- 深夜币圈手札:8.19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十字路口
- 从Ronin回家看以太坊生态的必然趋势
- 以太坊:机构资金的下一个主战场
- 深度解析:a16z押注的AI+Web3游戏新赛道,这些黑马项目藏着什么玄机?
- 以太坊冲破4200美元大关:加密市场的盛夏狂欢还能持续多久?
- 以太坊巨鲸BitMine遭遇寒冬,但大佬Tom Lee为何依然笑看未来?
- 当数字钱包遇见登机牌:阿联酋航空业的支付革命
- 加密货币实验的困惑:萨尔瓦多比特币之路为何越走越窄?
- 香港稳定币新规落地:当金融监管撞上Web3理想
- 美联储降息倒计时:市场狂欢前的最后准备
- 菜鸟必看!玩转加密货币前这5个坑千万别踩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