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的那些物文协铭字文议的演进数史
作为一名从2012年就开始玩比特币的老炮儿,我见证了比特币社区对于最小单位——聪(Satoshi)的各种奇思妙想。记得那时大家最热衷讨论的,就是这些"数字零钱"的前世今生。 当时主要有两派人马在研究这个事。一群是Colored Coins的拥趸,另一派则是bitcointalk.org论坛上那些痴迷于追踪"聪"去向的技术极客们。说实话,看着他们争论的样子,就像一群考古学家在研究数字文物。 这些"数字考古学家"尤其关注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块。比如:创世区块Block 0,可惜因为软件bug,里面的聪永远成了"数字化石"Block 78,这是第一个由Hal Finney而非中本聪挖出的区块Block 170发生了第一笔转账,从中本聪到Hal Finney这让我想起收藏界对稀有邮票的狂热,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数字形式。 虽然现在大家都把Casey Rodarmor当作Ordinals之父,但其实这个概念2012年就有人提出过。Rodarmor的贡献在于把零散的想法系统化,还搞了个相当有意思的"聪等级制"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个分类时差点笑出声: 聪的"贵族体系":普通聪:就像我们钱包里的零钱贵族聪:每10分钟诞生一个,算是"限量版"稀有聪:每两周才出现一个,堪比数字界的独角兽传奇聪:目前全球只有3个,每次减半才出现一个神话聪:还没现世,要等到第六次减半创世聪:独一无二,在Block 0顶端安家 相比之下,Colored Coins的玩法就接地气多了。它就像给比特币贴标签,让普通的聪变成优惠券、电影票之类的。我认识的一家咖啡馆就在尝试用这个发会员卡,虽然最后因为操作太复杂放弃了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朋友Stanislav Datskovskiy的发明。这哥们儿想用节点技术监控"巨鲸"的钱包,防止他们突然抛售砸盘。虽然想法很酷,但实操起来就像用望远镜监视深海鲸鱼——看着容易做着难。 回看这段历史,比特币社区从来不缺疯狂的创意。从追踪聪的足迹到创造数字收藏品,这些探索都在证明:比特币不仅是货币,更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数字世界。聪的寻根之旅
Ordinals的进化史
Colored Coins的另类玩法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从无息到生息: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- 比特币重回35000美元:ETF期待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奏
- 艺术家的恶搞代价:160万美元赔偿背后的NFT版权风暴
- 为什么Pendle能成为半年25倍的加密黑马?深度解析收益交易新玩法
- 突破RWA流动性瓶颈:TBC创新方案如何重塑资产代币化市场
- 比特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:34,000美元大关成焦点
- 经济学家警告:美联储的软着陆美梦恐怕要碎
- 英国民众对比特币兴趣爆炸式增长:搜索量暴增826%背后的故事
- 比特币软分叉:一场温和的革命
- 从外汇老手到币圈大佬:一位普通人如何靠耐心实现财务自由
- 《指环王》IP遇上区块链:这款GameFi游戏能否打破行业魔咒?
- OP主网三季度表现亮眼:DeFi持续领跑,Bedrock升级成效显著
- 解密火币甄选站:为什么说这波优惠真的上天了?
- Solana的涅槃之路:Jito Network如何逆势崛起
- BTZQ:这匹加密货币黑马能复制比特币的成功神话吗?
- 当AI遇见Web3:CharacterX如何重塑虚拟社交体验
-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: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
- 加密投资教母Melody He的投资哲学:Spartan如何在风口浪尖中保持定力
- 比特币冲高回落:是时候歇歇脚了
- 币圈致富的实战心法:一个老韭菜的真心话
- 搜索
-